儿科病房到底发生了什么?这份事件报道为何推迟至今?让我们共同关注“暖医”与“暖患”之间发生的故事:
门诊:“暖医”王伯伯
2016年12月23日下午,一位老爷爷步履蹒跚地背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,走进郎溪县中医院名医馆儿科专家诊室。接诊的王和清主任赶紧站起来,从老爷爷背上把孩子接下来,放在诊断床上坐下来。
“王伯伯好,我又发烧好多天了,我想你,爷爷带我来看你了,王伯伯,你说我的病会好吗?”小男孩面色潮红,声音虚弱而沙哑,眼睛里流露出期待地眼光。
这爷孙俩是王主任的老病号了,小男孩名叫小琦,家住凌笪乡方里村,小琦早年患有小儿麻痹症,留下左腿畸形的后遗症,不能独自站立行走。每次小琦生病都是爷爷背着来找王主任看病的。
王主任关爱地摸了摸小琦的额头,询问了小琦的病情,拿了体温计给孩子量体温,又用听诊器听了孩子的心肺情况,仔细地进行了诊查。
经过门诊专科检查,孩子诊断为“急性肺炎”收治入院。
病房:“暖心”天使
在住院部七楼儿科病房,护士早就接到电话,已经安排好了干净整洁的床位。当班的医生为小琦制定了周密的治疗方案,看着面色潮红的孩子,唇色红而发焦,鼻翼煽动呼吸急促,并伴有阵发性咳嗽,输液、生命体征监测、物理降温、雾化吸入……护士紧张而有序地在小琦床前忙碌着,小琦的病情渐渐地平稳下来。
“小琦,你住院怎么一直是爷爷陪着,你的爸爸妈妈呢?”细心的丁医生值夜班时发现小琦在病房很少说话,便有意逗逗孩子。没想到小琦低下了头,没有回答,两眼含满了泪水。
原来,小琦的父母离异多年,由父亲带着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。现在父亲为了生计外出打工,只有过年才能回家。小琦身体瘦弱,经常生病,腿脚又行动不便,给原本贫困的家庭带来更大的经济负担。小琦从小就感受到爷爷奶奶的艰辛,现在每天爷爷背着他坐上校车去上学。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,小琦很听话很懂事,学习很用功。
小琦的家事促动了丁医生柔软的母爱,第二天丁医生买了许多好吃的送给小琦,很快小琦的事情成了儿科医护人员之间的秘密,大家无不为这个孩子的境遇感到难过。住院期间,医护人员也各外关照小琦,每日在食堂打来免费饭菜送给小琦,陪小琦聊天,询问小琦的学习情况,经过医护人员几天精心的治疗和护理,小琦一天天康复起来。
离别:“暖患”爷孙
出院那天,丁医生给小琦买了崭新的外套、裤子、保暖靴,其他医护人员捐钱捐物给小琦买了用具、玩具、牛奶和一大堆吃的。腼腆的小琦坐在椅子上,丁医生为他穿新衣新鞋,小琦心里暖融融的,忍不住抱住了丁医生,豆大的眼泪滚落了下来。
“你们这些医生真是比孩子的亲娘还亲啊!衣服、鞋子和东西我们收下了,这钱一定不能收,我们一家人感谢你们,你们中医院的医生护士真是太好了!”小琦的爷爷抹着眼泪激动地说:“我们农村人没啥谢你们的,这是自家养的两只老母鸡,送给你们补补身子。”
经过一番推辞,盛情难却,鸡最终只能收下了,这个故事却一直埋藏在儿科医护人员的心中,直到笔者“偷”听了这件事才把故事写出来。真心换真情,责任加信任,当“暖医”与“暖患”心与情交融时,这种医患和谐的美好汇聚成一幅爱的永恒画面,在这个寒烟的冬季,暖暖的激荡在每一个人的心头:衷心地祝福小琦健康快乐!
图为丁医生在为小琦穿新鞋
图为儿科团队部分医护人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