胁痛是以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,既可単为病,又是多种疾病伴见的一种自觉症状。胆石病属本病范畴。
一、护理常规
【临床表现】
胆石病系胆道内有结石,表现为腹痛及消化道症状如恶心、呕吐、厌食、腹胀满不适。严重者伴有体温升髙、身目黄染、神昏谵语、昏阙等。
【临证护理】
1.疼痛剧烈是可予以热敷或者用芒硝外敷肝胆部位,也可遵医嘱肝穴、胆穴、阳陵泉或耳穴埋籽取穴肝、胆、交感等。
2.高热者密切观察体温变化,体温超过39度以上可予以温水或酒精擦拭,大便秘结者用生大黄煎水灌肠以通泄热结。
3.密切观察腹胀的性质及神志、面色、舌、脉及血压的变化,及早发现阙逆先兆并配合抢救。
【饮食护理】
1.合理调节饮食,术后根据病情可进少油的流质、半流质或软食。
2.低脂、高维生素、高蛋白易消化食物,忌食肥甘、油腻之品。
【用药护理】
1.遵医嘱口服肝利胆冲剂或中药汤剂以疏肝利胆、清热利湿。
2.使用抗生素达到消炎目的。
【情志护理】
保持心情舒畅,乐观待事,避免忧虑、恼怒刺激而诱发或加重病情。
【健康指导】
1.向病人介绍胆石病的有关知识。
2.术后视身体恢复情况,适当锻炼,如散步、打太极拳等增强体质并注意起居有节,劳逸适度。
3.术后“T”管引流护理:
(1)妥善固定。
(2)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、质量并记录。
(3)保持引流管无菌每日更换引流袋。
(4)拔管前先试行夹管2天,若无不适,可作T管造影,证明通畅可拔管,如不能拔管应带管回家,并做好相应指导。
4.适期就诊。
二、辩证施护
【肝气郁结】
1.主症
胁肋胀痛,游走不定,时重时轻,可随情志变化而增减,伴胸闷不舒,嗳气频作,苔白,脉弦。
2.施护
(1)情志调畅,保持稳定情绪,心境坦然,避免抑郁、忿怒等不良刺激,增强信心,配合医护治疗。
(2)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,环境宜安静幽雅,必要时予以安眠剂,防止剧烈活动。
(3)饮食宜疏肝解郁,行气止痛之品。常食瓜萎、丝瓜、菠菜、茄子等。
(4)针灸止痛,取穴内关、鸠尾、阳陵泉、太冲等;耳针取胆、交感、十二指肠等穴埋针以缓解症状。
【淤血停着】
1.主症
胁肋刺痛,痛有定所,痛处不移,入夜尤甚,胁肋下或见癓块,舌紫暗或见瘀斑,脉沉涩。
2.施护
(1)注意休息,减少劳累,避免强力劳动以防加重病情。
(2)饮食不宜过冷、过热、过硬之物,吞咽缓慢,防止络破血出。
(3)观察病情变化,必要时对症护理。如有低热者可予以地骨皮露;牙宣出血予以茅根猪肉羹,仙鹤草大枣汤等清润之品。
【肝胆湿热】
1.主症
肋痛口苦,胸闷纳呆,泛恶欲呕,目赤或神目俱黄,小便黄赤,苔黄腻脉玄数。
2.施护
(1)注意观察,伴高热者易卧床休息,待热退症解,可逐渐增加活动量;
若便秘,可用生大黄10G泡服,保持大便通畅;有胆石症这若出现剧痛,辗转不宁,及时报告医生,早做处理;针灸止痛或予以止痛剂缓解其症;伴黄疸者有皮肤瘙痒,可予以洗浴、止痒剂等。
(2)饮食忌油腻,海鲜,辛辣等物。
【肝阴不足】
1.主症
胁痛隐隐,悠悠不休,遇劳则重,头晕目眩,口干咽燥,心中烦热,神倦怠,舌红少苔,脉细数。
2.施护
(1)休息勿劳,以防病情反复;避免情志刺激而呈虚实并见之象。
(2)饮食、汤药宜温服。常食瘦肉、大枣、母鸡、紫河车,鳖甲等补养气血之物。
(3)热敷用生姜、葱白、韭菜、艾叶、加盐同炒后,热敷患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