糖尿病作为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,是继心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,其患病率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口老龄化,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,据统计,糖尿病在中国成人的发病率已达到3.21%,现有糖尿病患者已达 4000 万,并以每年 100 万的速度递增。但人们在糖尿病的认知上却存在诸多误区。
误区一:只有物质生活丰富,肥胖者才会得糖尿病。
肥胖作为糖尿病的重要诱因之一,有60%~80%的成年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有肥胖,而肥胖的程度与糖尿病的发生率呈正比。但是糖尿病并非肥胖者的专利,且肥胖者并非都会患糖尿病,因糖尿病病因复杂,与先天禀赋、膳食结构、生活习惯、环境等因素有关,有相当一部分瘦人同样患有糖尿病。诸多不良嗜好与习惯,尤其是嗜酒、抽烟、饮食不合理、运动量减少等均是诱因,因此良好的生活习惯、合理的膳食结构、适当运动至关重要。
误区二:糖尿病是因为吃糖多了,少吃糖便可不得糖尿病。
实际上,糖尿病是机体胰岛素分泌缺陷和(或)作用缺陷而引起,与糖摄入并没有必然联系。如果胰岛功能好,即使摄入大量的糖也可分解、利用,血糖也能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。
误区三:尿糖阳性就是糖尿病。
是否患糖尿病,血糖水平是唯一可靠的诊断标准。有的人因肾糖阈降低,肾小球滤过率增高,尿糖阳性但血糖正常的人也不能诊断糖尿病。因此以尿糖阳性阴性判断是否有糖尿病并不可靠。
误区四:空腹血糖正常就可以排除糖尿病。
如查体时血糖正常就认为不会患糖尿病,其实并非如此。有些人空腹血糖虽正常,但餐后2小时血糖≥11.1mmol/L仍应诊断糖尿病。因此对于血糖出现过异常的人,尤其是空腹血糖大于5.6mmol/L而且肥胖的人均应进一步行葡萄糖耐量试验,检测餐后血糖情况。以便早诊断早治疗。